胆管癌被称为“癌王之王”,近年发病率明显上升,且病情凶险,一旦发现,大多已是晚期。 最近,福州35岁的小雪(化名)因胆管癌去世。从确诊到去世,只有短短4个月,引起不少人对胆管癌的关注。 原本,胆管癌较少见,近年,发病率明显上升,且病情凶险,可以说是最难治的癌症之一。福建省肿瘤医院陈誉主任说,肝癌是“癌王”,隐身肝脏中的胆管癌堪称“癌王之王”,由于深藏体内、起病隐匿、恶性程度高,胆管癌一旦发现,大多已是晚期,平均生存时间仅1年左右。 胆管癌可能是胆囊炎、胆结石长期刺激引发 近年,年轻的胆管癌患者有增多的趋势。采访中,陈誉提到,去年9月,36岁的小云(化名)反复发烧1个月,经常全身发冷,她以为是感冒,吃了感冒药,又到诊所挂了点滴,却没好转,时间一长,她上腹闷痛,连饭都吃不下,看到油就反胃,仅两个月就瘦了10多斤。 随后,小云到福建省肿瘤医院,做了详细检查。医生发现,她得了胆管癌,肿瘤的直径足有14厘米,占了大半的腹腔。医生一再追问,小云才想起,5年前,她也经常肚子疼,还有点眼黄、尿黄,到医院一查,发现是慢性胆囊炎、胆总管囊肿,伴有胆结石。当时,她做了手术,病理报告显示,她得了慢性胆管炎,肝内多发胆管扩张,部分胆管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,胆管壁部分区域呈腺瘤样增生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。医生一再叮嘱,每半年复查一次,但小云没在意。 陈誉说,胆管癌可能是胆囊炎、胆结石的长期刺激引发的。其实,5年前,小云的病理报告已提示癌前病变,但小云没在意,没定期复查。幸运的是,小云接受全面评估后,进行了综合治疗,肿瘤明显缩小,目前病情缓解。 但小雪没那么幸运,去年底,她摸到右耳后有个肿块,仅绿豆大,有点疼,仅半年,肿块就长到鸡蛋大,半边脸动弹不得。她以为是面瘫,做了针灸、按摩,有所好转,不久,她又感觉骨头疼,看了骨科,却不见好转。最后做了穿刺检查,才确诊是胆管癌,且已全身转移。 容易误诊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 陈誉解释,肝门作为肝脏的“外联部”,其中的静脉、动脉、胆管,将肝脏、胆囊、胰腺等器官紧密联合。这个特殊的部位长了肿瘤后,随着肿瘤逐渐增大,肝门处胆管会被慢慢堵死,肝脏分泌的胆汁无法排到肝外,患者的黄疸会逐渐加重,从而引发肝衰竭,危及生命。 但是,胆管癌起病隐匿,早期可能没有不适,约一半的患者会感觉右上腹疼痛、食欲不振,但患者大多以为是吃错东西、胃病、或胆结石、胆囊炎。当病情加重,不少胆管癌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、巩膜黄染。一旦出现黄疸,就意味着病情已较严重了。进入晚期,放化疗、靶向治疗等手段效果都不太好,目前仅有少数患者可能对化疗、当今新型免疫或靶向治疗有较好疗效。 目前,胆管癌的发病原因不明,但研究认为,患有肝硬化、胆管结石、乙肝、丙肝、先天性胆管囊肿、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、自身免疫性胆管炎、肝吸虫感染等都是高危因素。 陈誉建议,大伙应少吃生鱼片,避免感染肝吸虫,少吃高脂肪高热量饮食,减少肝脏负担,尽量不接触放射性核素、化学物品。一旦发现胆囊炎、胆结石,应及时治疗。高危人群应每半年进行一次体检,若发现胆红素升高、肿瘤标志物CA19-9升高,需及时排查。